宣城

首页>地方频道>宣城>要闻

安徽白茅岭:上海“飞地”正借力“飞起”

  从上海市中心城区出发,行车270余公里,记者抵达了白茅岭农场。

  地理上,此地已属安徽宣城地界,与苏浙两省相邻;“白茅岭农场”前面却冠有“上海市”三字。同在宣城境内,相隔90公里另有一处农场名曰“军天湖”,全称是“上海市军天湖农场”。在老一辈上海人的语境里,“白茅岭”和“军天湖”这两个地名总是与“吃官司”联系在一起——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海先后建立这两所农场用以收押服刑人员。时过境迁,高墙犹在,现在的白茅岭和军天湖主要是上海的农场,是两片处于苏浙皖交界处的“飞地”。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省界毗邻地区总是最受人关注。沪苏浙交界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已一年有余,区域协作和制度创新好不热闹;在苏浙皖交界处,也渐渐热闹起来——最近南京都市圈规划出台,跨了安徽和江苏;“一地六县”的概念也萌生出来,并渴望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六县”指的是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一地”指的是上海位于宣城的“飞地”,白茅岭农场与军天湖农场。说起来,这片区域独具优势,沪苏浙皖要素齐全。

  最近,“一地六县”文旅联盟高端对话暨精品线路发布会在江苏溧阳举行,达成了景区同城化合作、旅游联合推广等一系列合作成果。“一地六县”区域拥有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5A景区、26个4A景区。“一地六县”同城待遇景区合作已签约。溧阳天目湖景区、宜兴善卷洞景区、安吉竹博园、长兴小浦银杏长廊景区、广德太极洞景区、郎溪观天下景区、上海白茅岭农场等精品景区(点)向“一地六县”居民开放市民待遇,“一地六县”居民凭身份证可无缝畅游,到区域内其他城市游玩签约景区(点),享受当地市民待遇,包括门票、市民卡、年卡等优惠项目。“一地六县”文旅联盟的目标,是要打响“长三角之心”品牌。

  听起来很美,究竟怎么样?

  这里的蓝莓就快挂果了

  在白茅岭农场的蓝莓果园里,一串串钟形的白色小花已经挂上了枝头。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柳玉标告诉记者,再过一两个月,这里的蓝莓就要开始挂果了。而在去年,首批产自白茅岭农场的蓝莓鲜果已经供往了上海市场。

  在2018年以前,蓝莓跟白茅岭还没有任何关系。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当时上海的游民安置问题,上海派出调研勘察组,在安徽等地筹建域外游民改造安置基地。勘察组几经考察,最终相中了位于当时宣城县、广德县、郎溪县一带的一片27万余亩的丘陵荒地。1956年,农场开工建设,并定名上海市皖南白茅岭农场。

  白茅岭因岭山岩石裸露,白茅丛生而得名。农场建设之初,一切从零开始。彼时白茅岭一片荒凉,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人形容此地“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块脓”。1956年4月,首批40名干部抵达白茅岭,此后又从当时专门为旧上海留下的无业游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的上海新人习艺场调集了泥工、竹工、木工500多人。

  农场建设神速,至当年7月已初具规模,总计安置6000余人。除场部外,还建设3个作业区,下辖8个村及各类专业队、生产队28个,种植蔬菜、旱粮作物259亩,开垦荒地3867亩。

  此后数年,白茅岭农场几经更名。1958年,农场移交上海市公安局管理,改称上海市地方国营白茅岭农场。1974年更名为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并编为上海第二劳动改造管教总队。1983年,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划归上海市司法局领导。1995年,第二劳动改造管教总队更名为上海市白茅岭监狱。

  1962年,因战备需要,设于福建的上海市地方国营闽北农场迁至宣城,定名为上海市地方国营皖南军天湖农场,1971年12月更名为上海市军天湖农场。军天湖农场总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主要承担教育改造劳动教养人员任务。1974年,农场由收管劳教转为收押犯人,并编为上海市第三劳动改造管教总队。1995年,更名为上海市军天湖监狱。1998年,上海应安徽所请,划出农场所辖2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安置宁国市港口湾水库库区移民。

  长久以来,白茅岭和军天湖都作为监狱为上海市民所知晓。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两处农场型监狱在2018年完成监社分开的监狱体制改革。白茅岭监狱、军天湖监狱仍归上海市司法局、监狱局管理,农场(包括农场社区)则交由光明食品集团管理,同时注册成立了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农场经营。

  自此,农场的发展开启新篇章,种蓝莓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精打细算后的高投入

  在白茅岭种蓝莓是谁的主意?

  “我们来到这里以后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寻找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经过前期大量的考察调研,我们最终决定把蓝莓作为农场未来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来进行打造。”柳玉标说。围绕蓝莓产业,农场公司制定了“一年百亩、三年千亩、六年万亩”的发展目标。如今,核心蓝莓园前三期已完成1000亩,计划至今年底,核心种植基地规模可发展至1500亩。

  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样,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绿色”始终是底色。身处其中,农场自然也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依托光明集团优势,走农业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农场公司给出的自身产业定位。自建成以来,茶业和林业一直都是白茅岭和军天湖的主要产业。如今引入蓝莓种植,让农场在农业领域坐拥“茶、林、果”三驾马车。

  在白茅岭种蓝莓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柳玉标表示,除了看中蓝莓的高回报率,农场公司选择引入蓝莓,亦是瞄准了市场的空白:“除了我们所处的中部地区,我国的蓝莓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和东北。其中,云南、东北的暖棚产的蓝莓上市最早,山东、东北露天种植的蓝莓最晚,而我们的蓝莓果期恰好夹在中间,有较好的市场空间。”

  蓝莓娇贵,喜湿却又怕涝,且对于土壤要求极高。皖南的酸性土壤富含有机质,同时丘陵地形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天然适宜蓝莓生长。但纵是如此,种植难度依然不小,此前在中部地区的种植效果普遍不甚理想。想要收获“高回报”,唯有“高投入”一途。

  农场公司副总经理朱春根可能是白茅岭最早和蓝莓打交道的人了,当初就是他率队考察后,农场才最终决定落子蓝莓种植。他告诉记者,包括前期的土壤改良、滴灌设施、种苗技术的引入在内,再加上采摘期间的人工费用,白茅岭的蓝莓每亩种植成本近3万元,投入实属不小。

  “这样的投入一定是有回报的。按照2019年的市场价格,蓝莓丰果期每亩的毛利至少可以达到1.5万元。等到蓝莓进入丰果期的次年,此前的投资就能够一口气全部收回。”据朱春根介绍,2020年一期的蓝莓亩产达325斤,今年预计可达700斤左右。及至两年后首批种植的蓝莓进入丰果期,亩产将达1200到1500斤。

  除了鲜果,农场也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建设蓝莓深加工产业链。“果酱、干果、花青素提取……未来产业的想象空间应该说还是相当大的。我们的目标,是把蓝莓打造成‘一地六县’区域的特色水果。”柳玉标说。

  生态旅游暂时“按兵不动”

  白茅岭手里的“生态牌”,除了农业,还有旅游。与农业结合,发展特色全域农旅,是这片“飞地”的长远构想。柳玉标表示,在土地规划时,他们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留白”,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作旅游配套。

  “农业布局尚未完全成形,基础设施也还没有全部到位。所以旅游这一块,目前我们暂时是按兵不动的状态,但是必须要有长远考虑。”驱车前往军天湖农场的路上,朱春根对记者如是说。

  铜陵山是军天湖农场里的一座小山,山脚有一处旧监区。斑驳的大铁门和地面上用马赛克瓷砖拼贴而成的“停止线”字样,让周遭空气时隔多年仍显肃杀,无声地告诉来者此地原先的用途。军天湖监狱改为集中收押后,这处监区在2002年前后被弃置,后被当地企业用作养殖场。2012年,养殖场关闭,这片50亩的建设用地便闲置至今。

  身处这片鲜有人踏足的山中秘境,朱春根来了兴致:“我当初来考察的时候就觉得,这里背靠青山、下有良田,太适合做旅游了!营房就是现成的建筑,装修翻新以后可以作为民宿,对面的旧监区则可以拿来开餐厅、做配套。下了山,有附近农民自己的田地和果园,可以搞采摘和农家乐。上山的路也全都是柏油路,很适合自驾。道路两边的景观林重新修整一下,风景也很漂亮。更重要的是,这两块地方的土地性质都是建设用地,现在上哪儿找这么大片的建设用地?”

  说起自己的构想,朱春根滔滔不绝。他甚至谋划好了未来的市场策略:相比白茅岭,军天湖农场距离宣城市区仅十余公里,因此未来不仅要吸引来自上海的“娘家人”,还要开拓本地市场。

  但单靠白茅岭农场一己之力,把这一想法变为现实并不容易。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在调研之后认为,“一地六县”的发展面临几个难题:一是生态保护的压力比较大——这里是黄山、天目山、茅山余脉山体交会区,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青弋江流域源头共存区,生态条件、环境状况、景观风貌同质同源,也是维护长三角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这就意味着生态协同的矛盾比较大;二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区域内各地产业条件也都差不多,所以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是一般的加工制造业,还有一些资源型的产业和旅游产业,你做我也能做,大家都差不多,所以项目竞争也就更厉害。”陈雯解释。此外,区域内国家干道相对较少,省际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难题显然是让朱春根“按兵不动”的主要原因。

  寻求合适而独特的协调机制

  不过,朱春根的想法也并非天方夜谭。最近一段时间,到白茅岭和军天湖农场参观调研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有关白茅岭农场“一地六县”的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与当地及周边的合作与协同已渐成主旋律,而共求发展是“抱团”的一大动力。

  追溯起来,这块区域的跨省合作早就有了。比如,安徽郎溪很早就在围绕白茅岭做文章。上世纪90年代,郎溪在沪召开经济恳谈会,会上宣布,上海对郎溪的投资将享受优惠政策。2012年前后,郎溪曾酝酿过,拟规划围绕白茅岭周边区域作为“皖沪产业示范园区”。再比如,在安徽广德市的太极洞景区向北,有一处“分界岭”,北面是江苏宜兴,东面是浙江长兴。1958年,由长兴、广德两县各取一字冠名的“长广煤矿”诞生,至上世纪80年代,已成为繁华的工矿重镇。2019年9月26日,浙江最后一座煤矿的牛头山矿区,确定由长兴移交广德管理。长广煤矿结束使命,但是长兴和广德之间的密切合作却以另一种形式在继续进行——县域医院跨省合作办医,长兴县人民医院与广德惠民医院牵手成功。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宽,“一地六县”地区不光是苏浙皖的交界处,也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交界处,长三角内常说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这里更为明显。

  朱春根是当年光明集团派往农场的调研人员之一,早在2016年就先期来到白茅岭和军天湖两地实地勘察。两处农场几经历史沿革,区划一变再变,与当地居民的土地犬牙交错。往往整片土地以一条小溪或是一条小道为界,就分属农场和当地所辖。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对农场土地的“借用”也时有发生。早年间,因为土地归属界定问题,农场和当地人之间有颇多矛盾,屡次产生冲突。随着农场与当地的交流和互动日益密切,郎溪和广德两地也给予了农场方面更多的帮助与关怀。针对土地归属问题,当地市容和土地管理部门态度积极,多次出面协调,保障农场的权益。

  目前,这片区域正逐步构建起初步的发展联动格局。2018年11月,《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苏皖合作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的跨省合作区。根据合作协议,今年7月底前,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将在溧阳、广德、郎溪三地实现“跨省通办”。产业合作也有不少动作,有消息称,溧阳正同郎溪、广德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从事高端的绿色农产品种植、研发和加工等,也在谋求与光明集团进行合作,借助光明在上海的渠道和品牌优势,实现市场开拓。就在前几天,2021年长三角“一地六县”文旅联盟高端对话暨精品线路发布会在溧阳举行,活动发布了2021年长三角“一地六县”文旅联盟标识、“长三角之心”精品线路“走心之旅”,并达成了景区同城化合作、旅游联合推广等一系列合作成果。

  陈雯设想,未来可以对“一地六县”产业发展进行片区性的分工指导,挖掘各自特色,走出不一样的道路。“还应该拓展一些思路,包括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如果大家能看到生态经济也有利可图,就不会去拼命抢工业项目了。”陈雯一再强调,在“一地六县”的发展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寻求一种合适而又独特的区域协调机制。

  朱春根告诉记者,最近农场方面专门聘请了宣城市规划设计院和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规划设计团队,目前正配合当地政府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按理说不应该是企业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希望将我们的诉求和发展愿景以文本的形式提交给当地政府,在规划制订的过程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产业布局方面,农场同样抱持着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柳玉标说:“农场的产业规划始终避免与当地同质化,而是要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寻求互补与互利。比如蓝莓的深加工,未来就完全可以入驻当地的产业园区。”

  柳玉标表示,目前农场公司正与属地政府,依托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无缝对接的特殊区域优势,借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地六县”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谋划重点合作建设空间。围绕合作的核心区、起步区、联动区加强规划衔接,重点项目落地,积极探索产业合作、生态发展新路径,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示范新高地。

  在铜岭山对面山头上,有一处原教导大队的营房,占地30亩,已弃置多年。记者翻过倒塌大半的围墙、踩着满地的落叶进入营区,就能看到整齐排列却又已破败的砖房,但参天古树上发出的新枝,又提示着这里暗藏生机。(记者 于量 陈抒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445
收藏
分享